“感覺銀行高層對于員工收入這方面挺不重視的,這些年都沒有合理優(yōu)化過。除年齡大跳不動的前輩和已經晉升的中青年骨干外,近年來入行的新人大學生幾乎留不住?!?/p>
文 | 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阿豐
· · ·
(資料圖片)
金融圈降薪潮下,已淪為“低端金融民工”的銀行圈也逃不過。
上市銀行年報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2年末,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家國有大行的員工人數(shù)較2021年減少了大約5500人。而其中,柜員、大堂經理、客戶經理等基層員工是離職主力,基礎崗位待遇偏低是原因之一。
薪酬報表數(shù)據(jù)跟實際發(fā)到手數(shù)據(jù),完全是兩碼事,實際上絕大部分銀行員工遠遠低于平均數(shù)。據(jù)看準網數(shù)據(jù),五大行全國銀行柜員的真實平均月工資在3000-4500元之間。有的銀行新入行的員工工資只有2500塊錢左右。
這并非危言聳聽。3個月前,某微博圈內大V披露了一則關于某大型股份制銀行降薪的行業(yè)消息,引起同業(yè)廣泛關注。在大V披露的2個月后,浦發(fā)銀行員工的降薪風波更是一度沖上了5月中旬的熱搜。
“降薪潮”對于圈外的吃瓜群眾來說只是談資,但對于身處其中的銀行人卻是他們的真實職場寫照。不過販賣焦慮和過度樂觀都不好,讓我們來聽聽銀行人的講述。
一、最基層的資深柜員,一個月到手四五千
董女士,49歲,四大行基層柜員
對于最近的降薪新聞,我倒是沒怎么關注。我就是最基層最普通的柜員,層級最低,收入也最低,一個月到手四五千,趕上有防暑降溫補貼或者報采暖費的月份還能多點。
不怕你笑話,我這收入在金融系統(tǒng)里算是“要飯”級別的,別說跟總分行、投行的那些高材生比,就是跟本地外賣快遞小哥都沒法比。不過在我們行柜員序列里,我的收入還算高的,主要是工齡夠久,所以工資等級評定相對比較高。
我們銀行新招聘的本科生柜員一個月就3000左右到手,研究生也就多200多,這是正式工并不是派遣外包,而且還是直轄市的銀行待遇呢!如果是外地來打拼的孩子算上房租吃喝開銷家里不貼補都沒辦法維持生計。這個數(shù)字敢提降薪?降吧,再降下去就該吃低保咯...
二、員工福利下降引吐槽,連團建旅游都取消了
張女士,38歲,分行工會員工
銀行工會對外界來講是個很神秘的部門。在我們內部來講,更像是早年間被圈內人稱呼的“三產”,工作內容就是負責職工福利、組織活動、評先評優(yōu)、接待信訪、對接省市工會組織、解決系統(tǒng)內單身男女交友問題什么的。雖然這些都不是銀行的主營業(yè)務,但我們屬于后臺支持類崗位,配備的人員很少,所以并不是閑差,也忙得要死。
說到降薪,就得先分析銀行員工待遇分為哪幾塊。從我的崗位專業(yè)來劃分,無非就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現(xiàn)金收入,包括工資、獎金、五險一金等等;另一方面就是員工的福利待遇,包括逢年過節(jié)發(fā)的米面油、全員體檢、書卡電影卡生日蛋糕卡等。
你要說現(xiàn)金收入降低,這個不是我這條線負責的內容,我不敢亂說。但要是問福利待遇,那確實是降了不少:十年前各基層單位會組織每年一次的員工團建旅游,早就沒了;各種員工福利近年來砍的砍、減得減,購書卡取消,電影卡減半,福利下降引起的員工吐槽也很多。據(jù)說今年采暖補助也要降呢,嘖嘖...
三、調整考核指標的變相降薪,可能一分錢獎金都拿不到
楊行長,35歲,網點支行行長
說到降薪,我倒是有發(fā)言權。因為我是基層管理崗,身上背著全網點的考核指標。對銀行來講,指標就是錢吶!
明面上的降薪嘛,我這很少會遇到。比如某某崗位工資3200,今年發(fā)通知降到3000,明年再下文件降到2800...降薪不會這么明著來的。
對上級行來說,最保險、最實惠的降薪手段是從考核指標上做文章。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網游都玩過吧!原版的規(guī)則是通關一個A副本,獎勵你1000金幣;現(xiàn)在版本升級了,一個補丁包更新完,A副本只值600金幣了,想獲得1000金幣那就只能連同B副本一起刷了才行,而且還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用限定的技能才可以。
還別不服氣,這你還沒法鬧,因為游戲規(guī)則是人家決定的,最終解釋權在游戲公司,咱就是一個“愛玩玩,不玩滾”的狀態(tài)。
更絕的是,不同的指標之間也是存在考核對沖的。有些指標是互補類的指標,比如說完成A指標,就必然或大概率導致B指標的下降。那好,A、B指標分別考核:你A指標完成得好,獎勵的錢將會在B指標上扣掉,甚至還有的計算方式可以賦予A、B指標不同的權重,完全可以做到讓你辛苦忙活一個季度,一分錢獎金沒掙,反過來可能還欠東家工資的情況出現(xiàn),因為獎金已經被扣成負數(shù)了。
這種變相降薪手段,恐怕“楊白勞”見了都得繞路走。
四、金融業(yè)薪酬差距大,離開大多因為“收入太低”
小唐,28歲,運營部文員
我入行時間短,收入本來也不高,對于降薪還沒有什么概念。不過我知道的是,金融行業(yè)的上限是真的高,下限也是真的低。我觀察到的情況是,我認識的近兩年入行的小伙伴們已經都離職了,一個不剩。他們離職并不主要因為職場PUA、996、追尋夢想,原因出奇一致:基層收入太低。
感覺銀行高層對于員工收入這方面挺不重視的,這些年都沒有合理優(yōu)化過。除年齡大跳不動的前輩和已經晉升的中青年骨干外,近年來入行的新人大學生幾乎留不住。
我們上級行領導還特別喜歡招聘有海外留學背景的碩士,試問人家大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教育投資成本,就以我行基層小幾千的月收入,不吃不喝地干到什么時候才能回本?能供得起孩子出國留學的父母絕不是等閑之輩,如果不是在銀行系統(tǒng)內已經給孩子鋪墊好未來路線,以家長的能力和孩子的學歷為什么不選個投資回報更有效率的工作呢?
另外我觀察發(fā)現(xiàn),最近一兩年開始我們行評優(yōu)評先的名頭和名額越來越多。什么優(yōu)秀青年標兵啦、崗位能手啦、文明示范崗啦、業(yè)務明星啦...報材料、寫事跡、投票評獎做宣傳,一套組合技打下來行云流水,發(fā)完獎狀發(fā)獎杯,可就是沒人發(fā)獎金...
在基層低收入甚至降薪的大背景下,還增設各種空洞的公式化榮譽,很容易讓人猜測是以最節(jié)省成本的方式穩(wěn)住軍心,給人一種“要錢沒有,要稱號隨便選,反正做獎狀花不了幾個錢”的感覺。可是人家員工來上班,圖的是這張獎狀嗎?增加員工粘性,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收入而不只是心理安慰。
五、賺的都是辛苦錢,降薪讓我感受到不公平
老張,40歲,對公客戶經理
我是負責小微企業(yè)信貸業(yè)務的對公客戶經理。降薪對我來講,更多感受到的是不公平。
現(xiàn)在支持民營經濟嘛,行里重視小微企業(yè)的融資業(yè)務,所以指標設得特別重。作為基層的客戶經理當然就要動用一切資源去營銷客戶完成任務,很多同行就會去尋求中介機構的幫助。
對于很多客戶經理來說,“中介”已經不是新鮮詞,早已是行業(yè)內公開的秘密,也是各位銀行客戶經理開疆擴土的手段之一。中介在信貸方面的玩法很簡單,他們有自己的手段來營銷急需融資的企業(yè),然后把這些企業(yè)推介給銀行。如果貸款成功,中介則會找企業(yè)收取貸款額一定比例的“中介費”,一般來說費率在一到幾個點左右,具體高低就看他們怎么談了。
假設我行為一家小微企業(yè)貸款300萬元,我們這負責盡調放款的客戶經理可以一次性獲得二百到三百元的行內獎勵,別嫌錢少,還不白掙呢,客戶經理作為簽字人要承擔未來如果形成不良貸款的風險,比如責任認定、績效處罰、停職催收等等。把收入、回報和承擔的風險綜合起來看,我們這份工作的性價比并不算高,和外界傳說銀行客戶經理年入幾十萬、上百萬的根本不是一個層次。
我們小微企業(yè)的客戶經理沒有動輒幾個億的大項目,掙的就是一筆一筆細碎的辛苦錢和風險錢,天天刀尖上跳舞,生怕到還款日客戶賬上沒錢。
同樣是這戶放款300萬的企業(yè),如果是中介介紹的,中介從企業(yè)手里能掙多少呢?保守講至少15萬元起!如果企業(yè)經營情況需要中介進行修飾,那收費就更高。
我們正規(guī)銀行有嚴格的監(jiān)管,是不可以向企業(yè)亂收費的,但這個空子還是有其他機構會鉆。現(xiàn)實就是人家中介開一單的收入,已經碾壓我們小微企業(yè)客戶經理的年薪了。中介只負責牽線搭橋,動動嘴就掙錢,還不用承擔貸款逾期不良和催收的風險。
我們同事開玩笑:都是跑業(yè)務,咱掙這仨瓜倆棗還真不如辭職去干中介得了,論銀行信貸的產品流程和業(yè)務要件,中介的小屁孩們能有咱懂?
在這樣懸殊的收入差距之下,銀行客戶經理和中介的合作從最開始“一方完成指標另一方掙錢”的合作共贏,漸漸轉變成“銀行幫中介干臟活”的無奈角色,導致的結果就是銀行充當苦逼的放款錢倉、客戶經理忙活半天收入風險不成正比、小微企業(yè)加重融資負擔、中介卻賺得盆滿缽滿。
如果銀行持續(xù)降薪繼續(xù)加大兩方的收入差距,到時考驗的恐怕就不是銀行的規(guī)章制度,而是考驗人性了。
一向樂觀的老張最后無奈地搖了搖頭,畢竟20年工齡經驗的銀行信貸員面臨著與中介幾百倍的收入落差,再談到降薪,怎么說也是開心不起來的。
/ 結語 /
每一個行業(yè)都有運行周期,發(fā)展期大家都忙著掙錢,沒時間考慮泡沫扎破之后怎么辦。
而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下,時間會顯得尤為漫長。銀行工作從曾經圈外人口中的躺賺“金飯碗”淪為現(xiàn)在的“金融民工”,大概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這期間進入銀行的年輕人處在最需要厚積薄發(fā)的年齡段,卻趕上了行業(yè)的下坡路。
下一個行業(yè)窗口期,誰又能知道是什么時候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