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肖望
編輯 | 郭一非
出品?|?棱鏡·騰訊小滿工作室
(相關資料圖)
“我現在流的淚,都是當時腦子進的水?!蓖顿Y者白潔(化名)對作者訴苦道。在2021年的基金熱潮中,她跟風購入5只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熱門基金,“當時基金營銷很火,理財平臺上天天推薦?!?/p>
如今,她直呼“上了營銷的當。”截至6月16日,她持有的5只基金中僅有一只略有盈余,而其他四只最少虧損35%,最多的一只虧了48%。
兩年前,年輕人涌入公募基金。而眼下,在社交媒體上曬基金虧損正成為新潮流。一段魔性舞蹈配上基金投資頁面的虧損,總能最快引來網友的同情與共鳴。
“上車兩年,基金已經虧了一輛車的首付?!?/p>
“我進去時70萬,兩年半過去,現在只剩30萬出頭了?!?/p>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一理財,財離你十萬八千里。”
另一邊,公募基金發(fā)行正遭遇近五年來的冰點時刻。在2022年公募基金給投資者巨虧1.47萬億的情況下,收取的管理費卻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質疑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的聲音再起。
基金虧錢,基金公司憑什么繼續(xù)躺賺管理費?
不虧錢就跑贏八成投資者
“越虧越多,完全看不到扭虧的希望?!鄙钲谕顿Y者曉冬(化名)告訴作者,在虧損30%多以后,他清掉了持有的所有股票權益類基金,轉向貨幣基金和銀行的活期理財,盡管收益率僅有1.8%-2.5%,但起碼這些產品不虧錢。
另一位投資者告訴作者,她存的買房錢已虧掉一個衛(wèi)生間。如今,她只愿意買大額存單等存款類產品,因為保本。談話間,她向作者展示了多只持倉虧損高達40%的基金產品。包括中歐醫(yī)療健康混合C、前海開源國家比較優(yōu)勢靈活配置混合A等。
過去兩年慘淡的市場行情下,不虧錢,就已經跑贏了超過80%的投資者。
作者據wind統(tǒng)計,截至6月15日,以近兩年收益率為準,主動管理型的4650只基金中,有3807只出現虧損,虧損比例達82%。更有2680只基金兩年來虧損幅度超15%,占比近六成。
兩年前被捧上頂流的明星基金經理,如今幾乎都身處虧損重災區(qū)。
在上述統(tǒng)計的144只規(guī)模超過50億元的主動管理型基金中,僅有24只基金實現盈利。截止6月15日,虧幅最大的是葛蘭管理的中歐醫(yī)療創(chuàng)新C,虧幅達53.35%。
此外,劉格菘管理的廣發(fā)行業(yè)嚴選三年持有A虧損44.43%;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虧33.46%;劉彥春的景順長城績優(yōu)成長A虧40.55%。
兩年前,年輕投資者們將張坤、葛蘭等基金經理捧成“頂流明星”,喊著“坤坤勇敢飛,ikun(張坤投資者粉絲昵稱)永相隨”,稱葛蘭是“全世界最好的蘭蘭”。如今,憤怒的投資者質疑“張坤清華的學歷是買來的”,“蘭蘭”的稱呼也成了“葛大媽”。
罕見虧損幅度和規(guī)模外,新基金發(fā)行正遭遇5年來的至寒時刻。
Wind統(tǒng)計顯示,2023年5月份新發(fā)基金70只,發(fā)行份額784.48億份,其中股票型基金16只,份額96.16億份;6月中旬已過,新發(fā)基金僅有7只,發(fā)行份額99.39億份,其中股票型基金更是僅有2只,發(fā)行份額3.18億份。
對比2021年的新基金發(fā)行熱潮,6月單月就發(fā)行了63只股票型基金,發(fā)行份額373.93億份,平均份額就有15.38億份。當時,百億規(guī)模的新基金一日售罄屢見不鮮。
中金公司指出,近期新發(fā)表現疲軟的直接原因在于市場震蕩下賺錢效應不佳,2022年滬深300下跌22%、2023年1-5月下跌2%。更深層次原因或在于,過往幾年的大量新發(fā)部分透支了需求,同時在市場階段高點新發(fā)的產品投資業(yè)績不佳、基民獲得感不足。2019年以來,全市場新發(fā)權益型基金近7300只,其中近七成虧損。
基金經理躺賺百萬年終獎
投資者巨虧之際,基金公司卻賺錢賺到手軟。作者統(tǒng)計,在創(chuàng)下最大虧損額1.47萬億元的2022年,公募基金收取的管理費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達1458.21億元,比2021年還多出30億元。
投資者最賺錢的年份當屬2020年,這年公募基金為投資者創(chuàng)下1.98萬億元投資收益,收取的管理費為926.04億元。2021年賺錢效應驟降,但管理費卻大增近500億元達到1421.63億元。
盡管虧損嚴重,但明星基金經理們基于龐大的管理規(guī)模,為基金公司貢獻了更多的管理費收入。
作者梳理,葛蘭管理的中歐醫(yī)療健康A在過去兩年虧損近265億元,但僅這一只產品就為中歐基金貢獻了17.61億元管理費收入。張坤的易方達藍籌精選過去兩年虧損211億元,但管理費收入達到20.91億元。
明星基金經理們的收入更是一騎絕塵。一位基金行業(yè)人士指出,主動管理型的百億基金經理獎金普遍能超過300萬元。而以頂流基金經理們對公司的營收貢獻,年終獎達到千萬元更是大概率事件。
基金公司與基民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上海某私募機構創(chuàng)始人張駿(化名)對作者指出,前兩年基金公司趁市場火熱大量發(fā)行新基金,此后市場波動加劇,大部分投資者虧損后選擇“躺平”,基金公司反而基于其管理規(guī)模計提更多管理費。而基民賺錢時會落袋為安,基金公司管理規(guī)模反而會下降,管理費收入下降。
在新三板掛牌的中郵基金披露了公募基金的經營秘密。其年報顯示,公司2022年管理費收入5.22億元,占營收的90.56%;2021年管理費收入5.18億元,占營收比重為95.9%。
中郵基金還披露,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管理費年費率多為1.5%,債券型基金管理費年費率多為0.6%,貨幣型基金管理費年費率多為0.33%。
“公司高度依賴管理費收入,公募基金的管理費和手續(xù)費收入與基金規(guī)模直接掛鉤?!鄙鲜瞿陥笈?。
這意味著,只要公司運營正常,不斷發(fā)行新的基金產品,公募基金就能不斷從管理的基金產品中收取管理費收入。
這一經營模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基金公司追求做大規(guī)模,在市場火熱時加大對明星基金經理的包裝營銷力度、加快新基金的發(fā)行節(jié)奏。這已是業(yè)內心照不宣的秘密。
在金融圈降薪風勁吹之下,僅以中郵基金2022年報數據看,凈利潤下降35.7%,職工薪酬較2021年反倒增加642萬元,員工平均薪酬從67.48萬元提升至69.24萬元。
基金公司不會拒絕送上門的錢
“其實我們都能意識到,前兩年發(fā)的熱門賽道基金虧損概率比較大?!鄙鲜瞿乘侥紮C構創(chuàng)始人張駿對作者表示。
另一位公募基金公司高管丁滿(化名)對作者解釋稱,在上一波基金熱潮中,新能源、醫(yī)藥、白酒等賽道估值已較高的情況下,新發(fā)基金繼續(xù)大量抱團賽道股進一步推高其估值。隨著形勢變化,外部新增資金乏力,資金撤離抱團賽道股,甚至出現了誰跑得慢誰虧得多的現象,由此導致基金投資者巨虧,尤其是此前發(fā)行的三年期封閉式基金,投資者體驗更差。
沒有基金公司能抗拒“送上門的錢”的誘惑。
Wind統(tǒng)計顯示,2020年,新發(fā)股票型基金達到198只,規(guī)模3525.31億份;到2021年,新發(fā)股票型基金達到538只,規(guī)模3801.97億份。
在拿下雙料金牛獎、被冠以“國民基金經理”稱號后,僅2020年,鵬華基金為王宗合新發(fā)5只基金,其管理基金增長至10只,管理規(guī)模更是從40億元飆增至554億元。
不過,作者統(tǒng)計, 2021年和2022年,王宗合管理的10只基金累計虧損超127億元,持續(xù)跑輸大盤的同時,卻為鵬華基金賺取的管理費近9億元,這無疑引發(fā)投資者不滿。2023年,王宗合陸續(xù)卸任在管基金產品經理職位,基金平臺上已“查無此人”。
“牛市一來,還是有圈錢的沖動。如果我們始終把規(guī)??吹锰?,總在高點大規(guī)模擴張,當風險來臨時,我們會遭遇什么樣的信任危機?公募基金的行業(yè)聲譽會受什么影響?”2023年2月,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總裁謝衛(wèi)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就高呼。
謝衛(wèi)認為,基金公司動用了專業(yè)優(yōu)勢、廣告資源等,引導投資者購買,有誤導的成份。他反復建議基金公司要“克制”,基金規(guī)模在市場高點急劇擴張,極大傷害了持有人的投資體驗。例如,在2007年牛市之后,權益基金規(guī)模在3萬億左右徘徊了近十年。
虧損之下,明星基金經理的管理規(guī)模開始急劇縮水。作者統(tǒng)計,張坤的管理規(guī)模較2021年6月末的高點已縮水455億元,景順長城劉彥春的管理規(guī)模相較2021年6月末的高點縮水411億元,葛蘭的管理規(guī)模相較2021年末的高點則縮水259億元。
不賺錢能否不收費?
“賺不賺錢都有管理費收的商業(yè)模式真有問題。”包括知名私募東方港灣掌舵者但斌在內的多位投資圈人士呼吁,如果凈值持續(xù)跑輸同期指數或跌破面值,基金應該取消收取管理費。
今年5月,招商銀行理財子公司發(fā)售的一款理財產品在市場上引發(fā)熱議。該產品宣布,當產品累計凈值低于1元時,管理人將暫停收取1.5%的固定管理費。該產品以公募方式發(fā)行,100元起購,屬R5高風險理財產品?!安毁嶅X、不收費”的做法在業(yè)內尚屬首例,這打破了公募基金躺賺管理費的行規(guī)。
不過,該產品募集規(guī)模僅為8281萬元。相較于前兩年爆款基金動輒百億的募集規(guī)模來看,實屬迷你。
有招行人士對作者表示,該產品的風險評測要求較高,風險測評不達A5評級的客戶無法購買,客戶還需要到網點完成通過電子渠道購買資格確認,因此規(guī)模不大。
在丁滿看來,招銀理財的這一舉動難以攪動公募基金當前的利益格局。一方面,上述產品規(guī)模較小,難以產生示范效應;另一方面,公募基金躺賺管理費的盈利模式,注定了其缺乏“自我革命”的動力。
不過,在私募領域,少收或免收管理費已較為普遍。
去年10月,在旗下產品破凈爭議聲中,私募大佬但斌表示,和股東開會后決定,公司所有產品累計凈值在1元以下的管理費都不收,回到1元以上再收,這一決定將會導致公司收入減少近1億元,“如果給客戶賺不到錢,就不應該收這個費用?!?/p>
張駿表示,私募基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投資業(yè)績分成,給投資者賺的越多其分成比例越高,管理費只占收入的一小部分。因此,公司在發(fā)產品時并不是追求規(guī)模越大越好,達到一定規(guī)模還要限制投資者買入。
張駿補充稱,投資者并不反對收取管理費。只要能給投資者賺到錢,1.5%的管理費并無所謂,基金公司基于管理費收入具有強烈的規(guī)模沖動,但卻不用對虧損負責,這極大傷害了投資者的情感。
近期,關于公募基金行業(yè)“降費”的呼聲越來越高。《上海證券報》援引滬上某基金公司副總經理的說法稱,可能會采取新老劃斷的方式,后續(xù)上報的權益類基金管理費率或將有所下調。
《證券時報》統(tǒng)計稱,今年內下調管理費和托管費的基金產品總數達到128只,債券型基金有83只占比較高,權益類基金寥寥無幾。工銀紅利優(yōu)享A宣布將管理年費率由1.5%調整至1%,降費的權益類基金多位規(guī)模不足億元的迷你型基金,并不具有普遍性。
不過,《證券時報》評論指出,收費模式不改變,單純下調費率并不能對基金經理和公募基金的行為產生根本性影響。在管理費和基金規(guī)模掛鉤這一“躺賺”模式下,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似乎沒能實現(也缺乏有效動機去實現)有效的投資優(yōu)化效果,反倒是投資虧損風險全部由不具備專業(yè)投資能力、風險承擔能力最弱的基民承擔。
張駿和丁滿也都感慨稱,當前投資者與基金公司的地位并不對等,投資者的呼吁和心聲很難被基金公司采納。投資者受損后能做的只有用腳投票,不再購買基金產品或不再購買某公司的產品。
關鍵詞: